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舆情观察
·舆情热点
·公平正义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二卷出版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阿文版推介会
·李强在2024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调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关于
·国务院关于《西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
·薛广民作品的魅力与价值
·“航母”也能开上天?好一个“筝”奇斗
·李强在贵州调研时强调:毫不放松抓好各
采编团队 更多...
...
...
舆情观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舆情观察 > 正文
男子辱骂北京人被刑拘
来源:正义法治网 发布时间:2019-8-19
分享到:新浪微博
男子辱骂北京人被刑拘 舆论呼吁严惩发布时间:2018-08-14 10:11 星期二来源:

【舆情综述】

 

1.“男子当街辱骂北京人”视频曝光引发关注

    82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右安门外,因发生交通纠纷,一男子将机动车辆停在非机动车道上,并站在车门旁辱骂“北京人”。83日开始,与此事相关的“男子当街辱骂路人”视频在社交媒体热传,引发众怒。随后,涉事司机个人信息迅速被“人肉”,其身份证正面照片及家人、单位信息被曝光在微博上。

 

2.“捍卫北京人尊严”等煽动性信息诱发群体聚集

    8311时许,微信公众号“北京劲爆事儿”发布署名“捍卫北京”的原创文章《一男子疯狂辱骂北京人都是傻逼穷逼,北京人就配骑车!(全城通缉)》,号召“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站起来捍卫京城人民的尊严”,阅读量近5万次,不少网民在留言中愤怒地表示要“赶走没素质的外地人”。

    同日17时许,部分网民在贴吧中发消息称“在丰台右安门派出所找到了辱骂者车辆”,“大量北京市民正在聚集”,“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北京力量,什么才是北京精神”。题为“千名群众涌入右安门派出所”“辱骂北京人派出所被万人围攻”的视频和图片也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中传播。视频显示,大量市民围堵在右安门派出所门前,久久不愿离去,声称“等待辱骂者出来”,要求其“给北京人道歉”。

 

3. 警方刑拘辱骂者 网民针对警方处置展开讨论

    31838分,丰台公安分局官方微博“@丰台警事”发布情况通报称,涉事辱骂者曹某自行到丰台公安分局右安门派出所自首,丰台交通支队针对曹某驾驶机动车进入非机动车道的违法行为,依法作出处罚;丰台公安分局针对其在公共场所公然辱骂行为,经调查取证,已依法对其刑事拘留。3分钟后,“@平安北京”对“@丰台警事”的通报内容进行了转发。随后,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京报》等媒体对警方通报进行报道,舆情量达到顶峰后逐渐回落。

    针对警方处置,网民评论主要有以下五点内容:一是认可警方积极介入态度,呼吁市民不聚集、不闹事;二是关注后续处置进展,建议处置涉事人员需兼顾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是追问警方刑拘曹某依据,认为刑事拘留处罚过重;四是猜测警方将曹某拘留在派出所实际是为了保护其免遭群众殴打;五是呼吁严惩聚集派出所的煽动闹事者。

 

4. 自媒体密集发文讨论 “中产焦虑”等话题趋热

    4日开始,自媒体密集发文,促使舆情在回落后出现短暂回暖。相关内容主要有:一是聚焦“焦虑”话题,如部分北京本地账号发文称,这次聚集是北京人长期累积下来对城市治理及资源短缺不满的释放;“@深圳宁南山”在文章《作为一个中产阶级,我对国家有哪些不满意?》将“焦虑”话题扩散至整个中产阶层;二是讨论曹某责任认定是否合理及煽动闹事者是否应担责等话题。随后,舆情渐趋平息。截至8812时,与事件相关的新闻报道共计240篇,微博信息近3万条,微信文章680篇。

 

【舆论观察】

 

 探究群体聚集背后的深层原因

    部分舆论认为,贫富差距扩大、就业竞争压力、资源短缺、城市治理弊端等社会问题导致不满、无奈情绪升级,泄愤成为此次群众聚集的主要目的。如“京侃爷”等北京本地自媒体账号在文章中就明确表示:“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精英来到北京,各种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买不起房,摇不到号,北京人的权益一点点的被掠夺被剥削,在这样的前提下,还发生了大马路上点名辱骂北京人的事件,让北京人最后一点尊严也遭到践踏。”不少本地网民将该事件看作是地域之间的“对战”,称“北京人受外地人多少年欺负了,这次不能再忍了”。微信公众号“亢蒙”在文章《曹远航的锅》中则提出另一种说法,认为群众合理表达不满诉求的渠道被堵住了,聚集就成了看似唯一且有效的方式,曹某背了一口“怨气”的锅。

 

 讨论责任认定是否合理

    对于曹某被刑拘的处置,“法律实务参考”“晓民之声”等法律类公众号关注警方处置依据,猜测曹某可能涉及侮辱罪和寻衅滋事罪两个罪名,并提出如果警方仅因曹某辱骂行为就将其刑拘,在法律适用上存在争议。对于部分北京市民在派出所门前聚集的行为,“@王才亮律师”等人认为此举过于冲动,缺乏法治意识;部分网民补充认为,煽动闹事者也应担责,警方不能偏袒一方,并呼吁严惩煽动闹事者。“警眼看天下”“夜观警事”“阿SIR”“小警之家”等警察自媒体也纷纷发文,提出“现代国家不允许通过私人暴力展开公共性救济”,“老炮儿们”试图以群众狂欢的方式“惩戒”或“处决”一个个体,必将受到法律制裁等观点,有力地引导了舆论进入法治领域。

 

【特征分析】

 

    从舆情特征来看,该事件发酵具备以下三点因素:

    第一,从网上对骂到线下聚集,双线并行且不断升级。有舆论分析认为,“此次人员大规模聚集是好事者通过微信朋友圈转发、微博扩散传播动员起来的”,这其中包含两点“动力因子”,网上对骂动员和线下聚集应援。几篇具有煽动性的微信文章“功不可没”,如《东北人右安门辱骂北京人?干丫的!》《今儿个右安门骂咱北京人事件,忒气人,不这样出口气憋得慌!》等在朋友圈中被大量转发,文中附有市民大量聚集右安门派出所的视频或图片,导致看到文章的“好事者”接二连三地前往派出所聚集。

    第二,如此规模的线下聚集活动并非由当事人动员,而是由大量的“无关人员”作为传播者、参与者共同推动的。这其中因素较为复杂,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两点:首先是群众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各群体努力争取话语权以期获得更加公正的待遇;其次是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情绪化、波动化的网民心态容易诱发大范围的从众心理,导致“涟漪效应”。

    第三,也是最特殊的一点,大量群众聚集的行为出现在警方介入处理之后,其目的并非同一利益群体为了表达政治或经济利益诉求,而是由地域歧视引发,其中甚至包含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现象引发的深层社会心理。这与其他的群体性事件存在着较大区别。过多过激的情绪宣泄使得舆论场无法形成理性共识,还会引发道德绑架,干扰执法司法公正。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8年第29期)

    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 尹斌

来源:法制网责任编辑:刘音
0
 
上一篇: 河南偃师叫停涉黑恶公开检举动员大会 及时纠偏获舆论肯定发布时间:2019-08-12 11:16 星期一来源: 【舆情综述】 2019-8-20
下一篇: 立法调查:官员财产申报公开制度 2019-8-14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