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本网调查
·内幕揭秘
·反腐在线
·热点追踪
·投诉曝光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李强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李强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李强同德国总理朔尔茨会谈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强会见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西米纳
·李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
·李强会见美国财政部长耶伦
·国务院关于《辽宁省国土空间规划
·丁薛祥在北京、河北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
·李强会见法国外长塞茹尔内
采编团队 更多...
...
...
热点追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追踪 > 正文
当事人对"直播执法"说不 专家:法律应强制保障人格权
来源:正义法治网 发布时间:2020-9-17
分享到:新浪微博

当事人对"直播执法"说不 专家:法律应强制保障人格权

时间:2020-09-16 07:30:00作者:刘蕊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字号

  近日,某地电视台与当地执法部门通过短视频平台开展了一次夜查交通违法行为的现场直播。其间,一名涉嫌酒驾的司机提出可以配合检查,但不接受直播拍摄,因电视台对其提出的要求未予理睬,双方发生争执。据统计,这场直播的实时观看人数达到500万人次。

  近年来,“直播执法”人气颇高,不仅有助于实现政务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也可以拉近执法人员与群众的距离。但与此同时,也有些人担心这种“直播”会侵犯当事者的隐私。

  “直播执法”是否侵犯当事人隐私

  作为阳光执法的创新之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直播执法”是信息公开的进步。观看直播的网友可以在平台上发表评论,不仅提升了公众参与度,也可以监督权力运行,推动文明执法。“相较于在政府官网上贴违法公告、以电视等传统媒介进行报道等形式,‘直播执法’更能加大当事人违法行为曝光率,增加违法成本,警示广大群众,预防、震慑实施违法行为的潜在人群,规范当事人的社会活动,提高群众守法的法律意识。”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张力表示。

  “虽然执法方式没有问题,但是在直播时一定要注意对当事人隐私的保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诉记者:“因为在执法现场,有的行为还没有被最终定性,如对违法者的现场处罚,还有很多在证据采集上出现反转的情况,如果直播时没办法对当事人的面部信息进行技术处理,建议还是保守报道。”

  是否要尊重当事人合法意愿

  既然“直播执法”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那么在执法过程中,当事人是否有权拒绝被拍摄呢?如果被侵权,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维权呢?

  张力表示,“直播执法”因其受众范围广、平台监督难度大,易导致网友对当事人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实践中,也有网友通过“人肉搜索”收集当事人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诱导不知情的网友侵扰当事人的住宅安宁,甚至引发肢体等暴力冲突,在此过程中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可能诱发更深层次的侵权行为等社会矛盾。

  “在直播执法中,媒体从业者一定要具备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素养,具备正确使用和科学表达应当让公众知晓的公共信息的能力。即便当事人的行为违法,甚至可能涉罪,因犯罪记录属于隐私,在执法现场一切都未被定义的情况下,也不能随便播出。当事人可以叫停‘直播执法’,直播者也要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意愿。”朱巍表示。

  张力认为,直播中,当事人是否违反了相关法律规定,还需要等待有关部门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效力,方能曝光当事人的姓名、肖像、声音等足以将当事人身份进行特定化识别的信息。而在执法过程中,有关部门作出的决定往往还未发生终局性的法律效力,因此不易将当事人的信息完全暴露。

  直播执法侵权责任该由谁担

  “新闻报道自由是相对的,但人格权是绝对的,法律应给予人格权的行使以强制性的保障。在新闻批评和人格权保护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着重保护人格权,不能以行使新闻自由为借口侵害公民的人格权,尤其是名誉权、隐私权和肖像权。当行使新闻自由的权利与保护人格权发生冲突,法律应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禁止新闻自由权利的滥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那么,如果“直播执法”时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侵权责任应由谁来承担呢?

  朱巍表示,“直播执法”如果没有技术同步处理,我认为,谁拍摄谁负责。比如在普法宣传中,摄像头可以面对交警或者大环境来宣传执法者的执法行为,应当避免直接或间接出现可以识别当事人身份的信息。“如果报道中涉及重大公共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是可以使用公众肖像权的,但使用个人信息时应遵守三个原则,合法性、正当性和必要性。”朱巍进一步表示,短视频传播是很好的形式,应尽量做事后传播,不要为了点击量,把当事人的违法信息直播出去,避免引发其他方面的争议。

  “执法人员授意媒体直播或者发现直播行为后未及时对媒体直播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及时予以制止或者纵容的,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张力进一步补充,媒体未对执法事件中当事人的面部进行处理,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等合法权益,主观上具有过错,应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侵权赔偿责任。

  受访专家还指出,若直播平台对直播侵权行为不知情,执法事件中的当事人及时通知平台对相关直播视频实施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行为,平台及时采取上述措施的,不应承担侵权责任;未及时采取上述措施的,应就损害扩大的部分与媒体承担连带责任;但平台知道直播侵权行为的,与媒体承担连带责任。

  受访专家均表示,“直播执法”应将重点放在规范执法程序和警示宣传教育上,在震慑违法、引导群众的同时,注意保护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及合法权益。要强化民法典人格权编有关隐私权、肖像权保护相关规定的贯彻实施,同时加强对新闻行业的监督管理,在实施新闻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要牢固地坚守不侵犯公民隐私权、肖像权的底线,充分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如果报道内容涉及公开他人的隐私、利用他人的肖像,则需要主动与对方交流与沟通,在征得对方同意之后方能报道。此外,公众也应当文明观看直播视频,不应成为过度报道的参与者和传播者。

来源:正义网[责任编辑:刘彬]

 
上一篇: 消协提示:“双节”将至应理性消费谨防消费陷阱 2020-9-18
下一篇: 敦煌被指现“专坑游客公厕” 警方:抓获5名嫌疑人 2020-9-16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