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网络
·本网调查
·内幕揭秘
·反腐在线
·热点追踪
·投诉曝光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李强会见巴西总统卢拉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学习贯彻
·丁薛祥在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中华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
·监狱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开展
·确保执法权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运行
·李强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稳就
采编团队 更多...
...
...
热点追踪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热点追踪 > 正文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丨从法治汲取力量——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基层见闻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0-12-23
分享到:新浪微博
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丨从法治汲取力量——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基层见闻
2020-12-22 21:25:10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从法治汲取力量——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基层见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从法治汲取力量——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基层见闻

  新华社记者于长洪、张云龙、于嘉

  更加注重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加注重解决当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实践中的法治力量正在夯实、生长。

  新华社记者近期在内蒙古、广东、山东等地采访看到,针对基层执法和行政中存在的问题,一些地方政府正在改善执法手段,营造清新行政环境,依法划定决策权力红线,不断提升基层群众获得感,为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汇聚力量。

  智能手段正成执法“标配”

  今年仲夏的一天,一位牧民在草原上放牧,不经意间羊群进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一幕被附近的一个高清摄像头拍下,很快,锡林浩特市草原生态综合执法人员阿古拉和同事赶到现场。

  “您涉嫌在禁牧区违规放牧。”阿古拉说,“您可扫描执法证上的二维码核实我们的单位、岗位信息。”

  阿古拉向牧民解释相关法律条款,责令其立即赶走羊群,并进行批评教育。执法全程被他们的智能胸卡式执法证摄像头完整记录,并回传到市林草局法治政府建设智能化一体平台。

  “办案过程实现了执法全程留痕,可回溯管理。”锡林浩特市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阿拉坦巴根说。

  该局在草原保护重点区域设置高清摄像头,实现机动巡查、指定巡逻和固定观察立体管控,并用3架无人机收集和捕捉信息。现场执法人员可在30分钟内完成现场取证、案件录入、立案申请,后台可即时进行远程审批。

  锡林郭勒盟司法局干部谢金超说,草原地域辽阔,执法半径大,基层执法难,趋利执法、执法冲突、执法监督乏力等现象一度凸显。全盟以信息化为引擎,有效化解行政执法难点堵点。

  “把权责清单、处罚信息、随机抽查清单等信息在网络平台公示后,很多商户的守法意识明显提高了。”锡林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长苏乙拉巴特尔说。一家超市负责人耿艳红告诉记者,在网上看到其他商户的违法行为和处罚结果,她就会警醒自己。

  目前,锡林郭勒盟90%以上的行政执法部门成立法制审核机构,审核后才能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各部门智能化一体平台审核,成为办案过程不能绕开的环节。

  法治营造清新行政环境

  “太快了,没想到。”这是香港居民李巍今年6月在内地投资开公司的直接感受。“跟十几年前我开第一家公司时相比,现在不用托人找关系,多证合一,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2006年,李巍想在广东江门鹤山市开办一家圣诞制品企业,找了不少朋友帮忙,因为办企业涉及工商、质检、商务、税务、社保等多个部门,提交材料得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跑。“各种证办了一大摞,现在回想起来都心累。

  受疫情影响,今年李巍的公司出口业务面临很大压力。扎根内地发展多年,她决定依托鹤山市当地的农业资源,转型开办一家农业科技公司。这次,她又得办营业执照了。

  此时,江门市“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已推进3年有余,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国率先推出商事登记“智能湾区通”服务。

  通过手机微信,李巍拍照提交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照片,进行身份核验后,再填写企业名称、经营范围、投资人等信息,系统则依据填报信息的标准化情况进行智能化审批。不到半个小时,李巍的营业执照就签发了。

  李巍的经历是我国全方位深化改革打造法治化、市场化营商环境的缩影。

  打破区域壁垒、行政壁垒、信息壁垒,一些地区杜绝人为增设条件,打通监管环节,数据开始多跑路,群众获得感越来越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江门市场主体总量由2015年的25.8万户激增到目前的56.4万户。

  依法划出权力红线

  山东济宁市政府今年7月出台《济宁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许多老旧小区居民对此非常欢迎。不过,这一方案在出台前经历了“一波三折”。

  送审稿中有一处规定:允许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公房出售资金用于本单位已出售公房所在小区公共部分的改造。在对这一即将出台的文件进行审核时,济宁市司法局备案审查科工作人员发现了问题:“这条规定看似合理,却没有法律依据。”

  “公房出售资金在财政局,这个资金不能随意支配”“这条中所述的住宅小区描述不够精确,没有明确这个范围内是否包括房改房,建议删除”……专家论证会上,济宁市国资委、市政府法律顾问、财政局等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这一条款被删除。

  这是济宁市司法局“全链条审核”的一幕。济宁市推行“立项预评、指标量化、全面审核、动态跟踪”的“四审”工作方法,形成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的闭环式管理。

  “这种联合召开专家论证会的形式,能够将很多有争议的问题摆到桌面上来。群策群力解决争议和分歧,提高了发文质效。”济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李勇说。

  在一些地方,运用法律定规矩、划界限,正在成为确保基层行政权力安全顺利运行的关键。(参与记者:田建川、杨文、贾云鹏)

图集
 
上一篇: 求职被骗、简历被卖?国家出手了! 2020-12-25
下一篇: 为打击网络黑产提供法治保障 2020-12-22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