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社会
·群众来信
·人民呼声
·民间调查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学习贯彻
·丁薛祥在学习《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中华
·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部署开
·监狱法修订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开展
·确保执法权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有序运行
·李强会见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稳就
·李强同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会谈
采编团队 更多...
...
...
民间调查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民间调查 > 正文
0基础,月入过万元?火热的“副业培训”背后套路重重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3-14
分享到:新浪微博

0基础,月入过万元?火热的“副业培训”背后套路重重

2023年03月13日 06:36 来源:工人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0基础,月入过万元”“轻松开启‘薪’技能”“低成本,高回报”……

  火热的“副业培训”背后套路重重

  阅读提示

  配音、短视频制作、网店运营……近来,一些求职者被花样繁多的线上技能速成培训课程所吸引,这些课程打出低门槛、高回报的诱人广告招揽学员,但却存在课程内容质量低、诱导消费、退费难等问题。专家认为,破除“副业培训”陷阱,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同时帮助青年群体客观认识自身兴趣、需求、能力特征等,通过正规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

  正值“金三银四”,春招求职气氛热烈。

  “PPT制作免费试听、上手快、好赚钱”“零基础学配音,月入过万元”“轻松考取营养师证书,下班后轻松赚钱”……找工作过程中,一些求职者被花样繁多的线上技能速成培训课程所吸引,想学一门手艺傍身。

  这些培训机构将目光瞄准择业过渡期的年轻人、全职妈妈、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打出低门槛、高回报的诱人广告招揽学员。但实际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副业培训”套路重重。有学员高价购买的课程内容质量低劣,有机构不断诱导学员购买软件和设备,还有机构宣传“不过退费”,但后续却不履行退费承诺。

  年轻人渴望一技傍身火了“副业培训”

  学习工商管理专业的宋楠去年大学毕业,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她看到“00后靠副业月入上万元”的新闻,很感兴趣。“越来越多人靠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一门副业,既培养工作以外的技能,还能利用零散时间接单赚钱,充实钱包。”同龄人的经历让宋楠感受到一技傍身的好处,决定尝试一下。

  因为喜欢听书,她通过播客平台报名了一项招募配音的课程。“宣传页上说不需要相关经验,也不用声音好听,有手机或平板就能配音。1元就能试听,还有资料可以领取。”宋楠说,“老师还展示了一些学员的收入明细,告诉我们学完1个月的培训课程就可以接单赚钱,让我十分心动。”

  除了配音课程,视频剪辑、自媒体运营、证书考试、平面设计……多种多样的“副业培训”抓住年轻人的需求,应运而生。

  记者在搜索网站上搜索“副业培训”一词,“2023年,找到你的赚钱机会”“紧急寻找200位对配音感兴趣的普通人”“下班后也能搞的靠谱副业”等文章就出现在推荐首页,十分吸引人眼球。

  通过搜索,记者看到某机构关于短视频剪辑课程的介绍,宣传免费提供剪辑软件下载体验。扫码后,记者加入了名为“短视频剪辑学习4群”的群聊,进群后立刻获得一个网盘链接,打开可以看到软件下载地址和一位“大V”老师录制的视频教程试听课。

  “如果有继续学习需求,缴纳68元即可获得全部视频资料,包括30节教程,还有练习素材,我们也随时在群内辅导解疑。”该群的助教老师介绍说,还有小班直播课程报名链接,学费需咨询助教分阶段购买。

  记者加入群聊时仅有45人,当天下午该群就超过了百人。

  “副业培训”套路重重

  “副业培训”多种多样,但一不留神就容易被割韭菜。年轻人对掌握技能的现实需求和急迫心情,成了一些不良培训机构获利的筹码。采访中记者发现,“副业培训”存在重重套路。

  “试听课和报名缴费后的课程质量完全不同。一共60多个课件,听了一个后发现质量很差,联系客服退货,客服却以电子商品不退不换为由,拒绝退货。”报名了某自媒体运营课程的代思思对记者说。

  在中消协2月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培训服务的投诉在具体服务投诉中居于第3位。多省市消费者协会近日公布的信息中也多次提及非学科类技能培训、职业资质等特殊培训仍属于投诉重点对象。

  宝妈小希参加了一个“淘宝无货源小白训练营”课程,宣传说零成本就可以月入上万元。想着有个副业能减轻家庭负担,小希花1元报名为期5天的课程。“到课程最后两天,报名老师想方设法哄骗学员报6888元的技能课程,承诺学不会可以复学。”小希告诉记者。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搜索“副业培训”,有1232条记录,投诉原因多为“不予退款”。根据投诉者的情况说明,大多是被“免费试听,赠送工具资料”吸引,到高价报课,再到发现机构虚假宣传,个人试图退课无果只能尝试投诉解决。一些培训机构宣传“不过退费”,并与学员签订相关协议,但后续却不履行退费承诺。还有部分培训机构编造学成后可获取高薪兼职等虚假承诺,诱导学员办理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贷款,购买高价培训课程。

  破除“副业培训”陷阱需多方共治

  记者在裁判文书网上看到,多条个人对教育培训机构的上诉均因签署的协议中已做出规定被驳回。学员不仅很难通过上诉退回报名费,还可能需要多付一笔仲裁申请费用。

  此前,消费者协会也发布过相关提醒,一些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或资金链断裂倒闭、跑路后,预付费用难追讨。因此,在签订培训合同前,要仔细查看合同条款,特别是涉及权利义务及违约责任的条款,不要一次性缴纳高额费用,谨防停业跑路风险。

  针对这些“副业培训”乱象,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童天表示,问题的根源不是“培训”本身,而在于不良机构利用网络信息平台的监管漏洞,抓住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的迫切需求,通过“虚假宣传”和“虚假培训”进行牟利。

  如何破除“副业培训”陷阱?

  童天认为,针对教育培训类广告要细化专项法规、细则,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由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联合监督落实信息平台的审查职责,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同时,要加强职业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特别是帮助青年群体客观认识自身兴趣、需求、能力特征等,通过正规渠道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

  此外,童天建议,要通过不断拓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就业创业机会,引导青年群体到急需紧缺的领域就业创业,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开展正规、专业且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增强职场适应力。(记者 周子元)

【编辑:钱姣姣】
 
上一篇: 济南动物园通报:亚洲象“亚齐”突发疾病死亡 2023-3-16
下一篇: 寒潮将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东部海域有大雾 2023-3-12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