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综治动态
·法制建设
·法律法规
·司法解释
·法治人物
·法治视频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推动
·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1
·李强出席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国务院关于《福建省国土空间规划 (
·李强向新西兰新任总理拉克森致贺电
·2023年全国“宪法宣传周”活动将于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加强
·李强会见乌拉圭总统拉卡列
·丁薛祥同俄罗斯第一副总理别洛乌索夫共
·李强将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视频峰会
采编团队 更多...
...
...
综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综治动态 > 正文
直播带货不可消费“信任”
来源:央视网 发布时间:2023-10-9
分享到:新浪微博

直播带货不可消费“信任”

来源:经济日报 | 2023年10月09日 07:18:10
原标题:直播带货不可消费“信任”

  多名网红日前“摆拍卖惨”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他们蓄意设计剧本和话术,通过直播带货虚假营销,欺骗善意的消费者。由于涉案数额巨大,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假助农,真带货。卖惨式虚假营销,于情不顾、于理不合、于法不容。需要反思的是,类似的闹剧已经屡屡上演,网络上早就不乏批评之声,打着助农旗号的网红为何能够反复招摇撞骗?

  流量造假违规成本较低。一个脚本,几个演员,在互联网平台通过虚构经历,就可以获取网民的同情,堂而皇之直播带货,甚至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如此做法,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可能涉嫌构成犯罪。较低的风险,巨额的回报,成为一些直播运营机构和网红铤而走险的驱动力。

  直播带货缺乏刚性约束。近年来,网红经济快速发展,在商业化包装之下,众多主播走红,并快速将流量变现。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山寨当道、假货横行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从侧面说明,直播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其相匹配的行业标准与规范也要及时跟上。

  消费维权举证困难重重。分散在各大直播平台的网红数量庞大,多数商家并没有实体店铺,虚假宣传持续时间一般较短,直接取证难度不小。普通消费者很难溯源货品真实来源,证明网红虚假宣传更是难上加难。通常情况下,只有商家受到行政处罚后,消费者才能凭借处罚记录进行投诉。

  乱象屡禁不止,平台难辞其咎。在流量为王的价值追求下,一些平台已然成为假货集散地,贴标售货、假冒伪劣的商品充斥其中。长期来看,这些平台将透支消费者的信任度,导致用户逐渐流失,最终得不偿失。因此,要想长远健康发展,平台应严格过滤用户内容,真正落实惩戒措施。

  摆拍卖惨虚假营销,不仅透支了大众善意,也败坏了社会风气。网红们应该意识到,粉丝经济是信任经济,如果大肆消费信任,一旦翻车,后果十分严重。既然虚假营销对各方都会造成危害,就要严查违背公序良俗骗取网民善意的直播账号,切断流量赋能和违规牟利途径,还网络消费清朗空间。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
 
上一篇: 黑产盯上“外卖赔付”恶意索赔 2023-10-14
下一篇: 公民个人信息遭境外披露兜售,上海市一政务信息系统技术服务公司被行政处罚 2023-9-16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