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宵鹏
清晨起床后,检查下手机上的“中国法律服务网”App是否正常在线,在电脑上登录中国法律服务网,时刻关注着群众的线上留言,根据工作指南为群众所提法律问题答疑解惑—— 一年来,这已经成为强小磊的工作常态。
2018年5月20日,中国法律服务网正式上线,在河北省司法厅推荐下,来自河北燕赵众诚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强小磊成为中国法律服务网首批驻场服务律师。
“无论是在北京、天津,还是在青海、西藏,无论是上午10点,还是凌晨1点,人民群众只要遇到法律问题,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登录中国法律服务网留言咨询。”强小磊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开始驻场工作后,他首先感到的就是中国法律服务网给群众带来的触手可及、便捷高效的专业法律服务。
手机App基本全天在线,电脑登录中国法律服务网每天都保持在线6个小时以上,晚上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在这样的努力下,截至2019年4月29日,强小磊累计解答人民群众留言咨询1238条,占全国同期解答总量的4.1%、河北省同期解答总量的80%多,其中2018年12月和2019年1月的解答数量均排名全国第一。
在强小磊看来,中国法律服务网运用现代科技信息化手段,创新性的统筹配置法律服务资源,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法律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在一次次解答服务中增强了人民群众在法治领域的获得感、满意度。
一场持续两年的“网恋”没有留下美好的记忆,反而在没有见面的情况下,骗取了咨询人14万元,2018年7月,发现被骗又手足无措的咨询人开始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求助。
面对咨询人的遭遇,强小磊开始从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等讲起。得到帮助的咨询人不断追问,咨询一直持续到2019年2月,其间,强小磊不仅详细解答了如何通过民事诉讼方式维权等法律问题,还对咨询人提供的事实、证据抽丝剥茧,提供了针对性的专业指导。
“作为驻场法律服务人员,除了要保持法律专业知识的持续更新外,还应该加强在政治素养、群众工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学习,不断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强小磊说。
从2018年5月到2019年1月,因为和朋友之间的民间借贷事宜,一位咨询人不断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提出询问。然而,由于表达方式等条件所限,这位咨询人的留言不很规范,逻辑上也略显混乱,还缺少对关键事实的陈述。
“即使是面对面谈,仅仅提供这些材料也是不够的。”强小磊告诉记者,他没有笼统地回答咨询人提出的法律问题,而是耐心地提示和指导他梳理案件情况、完善相关材料,在此基础上为咨询人计算利息金额、提出法律建议。
有的咨询人提问时心平气和,有的咨询人却火气十足,掺杂着个人情感的倾诉和宣泄。一位在信访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咨询人在留言中满是抱怨,强小磊看到后,一面继续了解详情、积极进行心理疏导,一面进行法律宣讲、作出专业解答,既肯定其公民依法行使宪法赋予的申诉、控告等权利,也告诉他非法信访的危害,引导其依法维权。
“作为一名普通律师,能被遴选为中国法律服务网的驻场服务人员,对我来讲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强小磊坦言,“我们不仅要从专业的法律角度解答问题,还要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法治宣传员、群众工作者甚至是心理疏导师,进一步提升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工作等方面的能力。”
驻场服务以来,强小磊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中国法律服务网的工作中,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和业务收入,业务量减少了30%。因为在中国法律服务网的优异表现,强小磊5次被评为“公益法律服务之星”,石家庄市司法局对他的工作进行了通报表彰,石家庄市律师协会授予他“2018年度特殊贡献奖”。
“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接受、熟悉、使用中国法律服务网,让每一个遇到法律问题的公民体验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强小磊说,他将继续努力做好驻场服务工作,为中国法律服务网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