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首页 资讯 法治 舆情 案件 律师 网络 社会 服务 关于 招聘 举报
舆情
·舆情观察
·舆情热点
·公平正义
服务与举报
国内新闻 更多...
·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一次专题学习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国务院关于修
·李强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1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听取推动
·李强同荷兰首相斯霍夫通电话
·中国著名艺术家————道金平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推动
·丁薛祥分别会见洪都拉斯副总统弗洛伦蒂
·李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国家自
·李强在河北调研时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
采编团队 更多...
...
...
舆情观察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舆情观察 > 正文
“梅姨”画像刷屏折射公众打拐热情 舆论期待警方更多作为发布时间:2019-12-02 14:18 星期一来源:法制网
来源:正义法治网 发布时间:2019-12-7
分享到:新浪微博
“梅姨”画像刷屏折射公众打拐热情 舆论期待警方更多作为发布时间:2019-12-02 14:18 星期一来源:法制网

□ 法制网 王淳

【舆情综述】

近期,“梅姨”画像事件引发全社会关注。神秘的“梅姨”是否存在、长像如何、何时落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11月13日,广东增城警方发布关于找回“申聪被拐案”同案的两名被拐儿童的通报,让人贩子“梅姨”重回公众视野。同时,一张黑白素描的“梅姨”画像在网络流传,申聪父亲随后还发布了志愿者依据黑白素描合成的彩色“梅姨”画像。

11月17日,“@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发布这张彩色的“梅姨”画像,配文称其“涉及9起拐卖儿童案件”“可能还有更多的小孩子遇害”等,击中公众软肋,引起朋友圈刷屏。对此现象,澎湃新闻评论认为,这是全社会对人贩子的痛恨、对骨肉分离的同情、对正义的企盼;《新京报》也表示,是一种大众关注儿童保护的象征。

11月18日,事件出现反转。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官方微博当日上午发布消息称,网上流传的“梅姨”画像非官方公布,“梅姨”是否存在,长相如何,暂无其他证据印证;广东省公安厅也未邀请专家对“梅姨”二次画像。

该辟谣说明引发网民对真实的情况的追问。同日晚,《新京报》、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称,素描画像出自“画像神探”林宇辉之手,系其今年3月应增城警方邀请,根据知情者描述所画。矛盾的说法使得事件陷入“罗生门”。11月19日,广东省公安厅通过新华社回应称,“梅姨”身份与长相暂未查实。

官方回应后,网络情绪趋于理性,仍有部分网民表示“被忽悠了”。对比,央视网评论称,不能因为出现过“认错”与误伤,就完全否认网络全民参与打拐的重要意义。央视新闻评论则建议,办案机关应尽快找到更多自称见过梅姨的人,综合信息画出一张符合更多人认知的“权威”画像,让公众“按图索骥”。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媒体认为,要实现“天下无拐”,更需在制度上强化打拐手段,在家庭和学校方面加强防拐意识教育。目前,仍有部分媒体和网民继续挖掘“梅姨”故事,发布相关内容。

截至11月28日12时,相关媒体报道2500余篇,微博35万余条,微信文章1.8万余篇。“#记住梅姨的长相#”等十余个微博话题累计阅读量超38亿次。


【舆情点评】

“梅姨”画像刷屏传播,源于公众不愿做儿童受侵害的冷漠者,折射的是全社会对拐卖儿童违法行为的深恶痛绝。这种朴素的社会正义感赢得主流媒体的一致称赞。因此,即便后来出现画像乌龙事件,公安部和广东警方相继回应澄清后,舆论也多表示理解,舆情热度很快降温。

“梅姨”事件乌龙虽暂告段落,但“申聪被拐案”仍有7名被拐儿童未找回,广东警方作为侦办机关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一方面,被拐儿童家长可能通过媒体和网络持续发声,引发公众对案件办理进展的追问;另一方面,网民可能会持续关注“梅姨”其人其案,或给不明真相的人造成误解,甚至导致谣言产生。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9年第43期)


来源:法制网责任编辑:王千玉
 
上一篇: 四川男子因警方操作错误“被犯罪” 维权未果离世引关注发布时间:2019-12-09 14:04 星期一来源:法制网 2019-12-10
下一篇: 网曝安徽河南两地交警“收黑钱” 警方处置未平舆情发布时间:2019-12-02 14:18 星期一来源:法制网 2019-12-4
本网简介 | 采编团队 | 律师团队 | 法律声明 | 诚信声明 | 人才招聘 |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