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出台意见将“高空抛物入刑”引发舆论热议发布时间:2019-11-26 10:57 星期二来源:法制网
□ 法制网 尹斌
【舆情综述】
近年来,各地频频发生高空抛物、坠物致人伤亡事件,引发社会高度关注。此类事件中,由于日常监管、事故责任认定、法律处置等层面缺乏严密的体系性规定,且多数高空抛物案件以过失、不道德定性,忽略了人的主观恶意,导致违法成本较低,被砸受害人难以获得完全的法律保障,公众安全感“滑落”。
为有效预防和依法惩治高空抛物、坠物行为,11月14日,最高法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最高法研究室负责人针对《意见》制定背景、意义、遵循原则、内容亮点等做详细解读。《意见》共16条,其中,“故意高空抛物最高可按故意杀人罪论处”“高空抛物案应最大限度查明直接侵权人”等内容引发舆论热议。截至11月21日12时,相关新闻报道共计1679篇,微博超过34万条,微信公众号文章5000余篇。
【舆情观察】
1. 肯定:《意见》出台“正当其时”利于解决实践难题
舆论普遍认为,最高法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司法的主动介入激活法律,有效发挥司法能动性,其意义非同一般。网民也一致支持《意见》的出台。据《南方都市报》发起的针对“高空抛物入刑”的网络调查显示,逾八成网民支持用重典惩治高空抛物者,逾九成网民认为“高空抛物入刑”可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
主流舆论指出,《意见》出台释放了严惩高空抛物、坠物行为的信号,明确了对高空抛物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论处”。《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评论解读称,“这是把高空抛物的危害性摆在了最严重等级,说明故意高空抛物已明确为一个刑事问题,惩治力度与过去有天壤之别”。
还有舆论认为,《意见》既回应了社会热点,又规范了司法审判活动,对各地各级司法机关办理高空抛物、坠物案件有着具体指导意义。《信息时报》《长江日报》等媒体评论文章指出,一方面,《意见》厘清了侵权人、物业等法律主体责任,对现行法律做了进一步重审和强调,解决了以往司法机关法律适用模糊的难题;另一方面,《意见》有助于公检法部门凝聚打击高空抛物、坠物的司法共识,统一司法打击的尺度,增强司法打击的规范性、精准性、严肃性。
......
(全文阅读请参见《政法舆情》2019年第42期)
来源:法制网:责任编辑:王千红
|